LOADING...

loading

attr counter calc使用技巧

在CSS中用attr()显示HTML属性值

attr()功能早在CSS 2.1标准中就已经出现,但现在才开始普遍流行。它提供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在CSS中使用HTML标签上的属性,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帮你省去了以往需要Javascript处理的过程。要想使用这个功能,你需要用到三种元素:一个:before:after CSS伪类样式,content属性,和一个带有你想使用的HTML属性名称的attr()表达式。

例如,想去显示<h3>标题上的data-prefix属性的值,你可以写成这样:

h3:before{
  content: attr(data-prefix) ""
}

<h3 (data-prefix="Custom prefix">标题</h3>

显然,这个例子并没有展示它有多大用处,只是展示了它的基本用法。

让我们来试一个更有用的例子,attr()的一个极好的应用就是当用户打印页面时将页面链接显示出来。

为了实现这个,你可以这样写:

@media  print {
 a:after {
  content: “(link to "attr(href)")”
 }
}
<a href="<a href="http://baidu.com">查看">http://baidu.com">查看</a>去百度</a>

一旦你知道了这个技巧,你就会吃惊于很多时候它能给你的工作带来的方便!提示:在新版的CSS3标准中,attr()功能被扩展,可以用在各种CSS标记中。

使用counter()在列表中自动添加序号

另外一个在CSS 2.1在就已经支持的功能是counter(),使用它,你能方便的在页面标题,区块和其它各种连续出现的页面内容上添加序号。有了它,你就不必限制于只能使用<ol>来实现这个效果,你可以更灵活的在页面上使用自定义数字序列。

关键就是它真的很简单:在:before伪类里的content属性加入counter()

body {
  counter-reset: heading;
} 

h4:before {
  counter-increment: heading;
  content: "Heading #" counter(heading) ".";
}

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个counter归零和自增方法的知识,请参考关于这个主题的Mozilla Developer Network页面。里面有个极好的如何使用嵌套counter的例子。

使用calc做计算

最后,但不是最不重要的,让我们来说说calc()功能。这个函数能让你执行简单的算术计算,例如计算元素的长宽,免去了你写不易维护的Javascript代码。这个函数支持所有简单的基本算术运算,包括加减乘除。

比方说创建一个元素,希望它占满它的父元素,但是还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来放置别的元素。空出100px的宽度出来:

.parent {
  /**父级元素样式*/
  width: 100%;
  border: 1px solid #ccc;
  position: relative;
}

.child {
  /**子元素样式*/
  width: calc(100% - 100px);
  position: absolute;
  left: 100px;
  text-align: center;
}